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缺少学位就修学校、缺少优质教育资源就引进学校合作办学、留守儿童缺少关爱就成立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,丰都县坚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,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从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急迫的问题入手。
▲“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”系列主题 丰都县专场新闻发布会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
8月13日上午,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丰都县专场上,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就“造产业新城 文化名城 山水智城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美丽丰都”作主发布,并与丰都县委副书记、县政府县长唐守渊,丰都县委副书记陈金富,丰都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杨旭,回答记者提问。
缺啥补啥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学
据悉,2019年,丰都县在县外就读的学生有1756人,2022年丰都县城缺近9000个学位,意味着有近9000个孩子没有地方读书。
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在财力有限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坚持把教育缺位的问题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来解决”张国忠介绍,丰都县将教育问题分成了“有没有”“好不好”两个问题。为解决“有没有”这个问题,丰都县暂停了高职院校等锦上添花的项目,把有限的资金用来解决缺位问题。从2022年开始,同时启动6所学校的建设,让丰都学生都能在家门口读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。目前已经补齐了5000多个学位,大幅度缓解了缺学位的问题。
针对“好不好”的问题,丰都县引进了2所名校合作办学,一所是曾获中国质量奖的谢家湾学校,一所是重庆首批重点中学育才中学。一方面派老师到学校总部进行培训,同时谢家湾学校的书记校长、育才中学的书记校长亲自到丰都去帮助,派团队、派校长、派副校长、派骨干教师去指导,实行紧密型办学。
张国忠表示“努力实现让每一个丰都人都重视教育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学,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遇到好老师,让每一个老师都能遇到好校长,让每一个校长都有一个好舞台,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大显身手、施展才干。”
▲村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实现全覆盖
创新成立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 解决万名留守儿童教育难题
丰都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县,有留守儿童近万名。曾经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丰都家长,“出去打工就管不了孩子,不出去打工又养不了孩子”。为此,丰都县按照“党建为魂、家庭为根、组织为本”的理念,创新成立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,通过党组织靠前一步、政府组织后让一步、社会组织提升一步、群团组织协调同步等措施,从体制机制着手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。
党组织靠前一步,就是成立县家庭教育指导小组,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,形成党委主导、组织部门主抓、家长主动的格局。在各镇街成立家庭教育互助会党支部,负责把关骨干人选、章程制度、课程活动,并组建家庭教育研究院、新丰家长学校等机构组织,着力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整体水平。
政府组织后让一步,就是支持不包揽,重点从配套服务上助力。比如,协调活动场地,丰都县设立了180个镇村互助点,出台志愿者嘉许办法,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,由专业人员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兴趣,设计了阳光“六美”课程,特别是把有丰都特色的瓢画、麦秆画等非遗纳入其中,并组织开展作品义卖。
社会组织提升一步,就是持续对互助会的骨干成员进行培训,让互助会成为主体,家长唱主角,实行学生、家长“双积分”管理,每年表彰奖励、激发参与热情。多渠道设立“丰都县家庭教育互助专项资金”,实现可持续、能生长。
群团组织协调同步,就是调动各方力量,实现“互助会吹哨、职能部门报到”。例如,通过整合资源启动“鸿鹄计划”,开展留守儿童“六个一”圆梦行动,主要包括:逛一次解放碑、住一次星级酒店、进一次博物馆、拍一张艺术照、玩一趟游乐园、进一次大学校园。甚至遴选了留守儿童代表到天安门看升国旗、进北大校园参观等。
“在互助会的帮助下,有1名农村女童重见了光明,还有1名十多年来都不曾开口说话的女孩子在舞台上讲述了故事”丰都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杨旭介绍,两年来,丰都县青少年犯罪人数下降率超过70%,相关做法入选全市改革案例,并获评重庆市第一届改革创新奖。
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 方向 白源媛 摄制 张文婧 审核 刘辉